科技强审 创新转型 以数智赋能现代化审计模式
字号:
大 中 小



近年来,市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省智慧审计三年行动计划,把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审计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推进科技强审对标提升,创新编印《金审三期应用手册》,建立起五大审计数据库,高质量完成全省地理信息一张图试点,探索建设全省首家审计数字档案室,在自然资源、国企、民生、财政、投资五大领域深化大数据应用,相关课题连续三年入选省厅大数据审计重点攻关选题,打造了数智赋能的现代化审计模式。10月21日,省审计厅召开全省智慧审计推进会,党组书记、局长陈长华代表我市作典型发言,为4个市级发言单位之一。
一、强化“双主审”业技融合,放大智慧审计优势
今年以来,市审计局重点审计项目均实行双主审,将数据主审配置和分工写入审计通知书和实施方案,双主审同频共振,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质效。如今年的市级预算执行审计,打破传统模式,由业务科室选派数据主审,组建4人数据分析团队,将数据分析贯穿审计全过程。
一是强化审前研究,做到精准定位。将数据分析工作前移,审前深入调研各部门业务流程,形成数据采集清单、分析操作指引,两周时间就完成了疑点分析,比以前年度节省13天,发现疑点2541条。部门直达资金实现数据“破冰”,利用财政支付一体化系统,成功采集直达资金指标表,发现直达资金拨付进度慢、使用效果不佳等疑点。
二是强化审中保障,助力提质增效。数据、业务两个团队实时交流,边落实疑点、边反馈情况、边优化模型,提高疑点核查率和问题转化率。同时按照疑点形成原理、相关法律依据、查实问题事项、疑点查否原因,制作数据分析疑点“明白纸”,提高业务团队工作效率。
三是注重总结提炼,放大审计成效。数据分析团队及时整理分析语句和审计思路,形成财政预算执行数据分析模型;整理数据疑点、操作指引、法律法规,提炼成熟技术方法,相关做法入选省厅业务动态。
二、探索大数据新技术应用,提高智慧审计效能
不断探索大数据新技术新手段的实践应用,利用BIM+投资审计平台对某项目进行复盘,查出虚报工程量、材料单价偏高等问题;运用地质雷达开展道路无损探测,查出水稳基础、沥青路面等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大数据审计将大海捞针变为重点撒网。在2021年耕地保护审计中,通过ENVI自动批量验证,十天时间成功筛选疑点9.88万条,核实成立8.25万条。具体分为三步走:
一是利用GIS技术开展数据叠加分析。将基本农田“一张图”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叠加,筛选出属性为非耕地的结果图斑,在其中擦除已经审批变更为非耕地用途的图斑,得到占用耕地疑点图斑。
二是利用ENVI技术进行影像分类。将矢量数据资源生成样本,自动提取波段、纹理、植被、形状等特征,建立耕地识别模型,并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分类、判别,形成耕种地与非耕种地矢量数据结果,得到占用耕地疑点图斑。
三是进行交叉比对验证。利用ENVI软件将以上两种疑点图斑数据进行叠加分析,除小部分图斑需人工读图验证,绝大部分问题图斑自动批量验证,最终得到高精度疑点图斑数据9.88万条,疑点识别效率提高40%以上。同时,由于软件具备学习功能,识别疑点的效率和精度越来越高。
三、强化数据多维度关联分析,挖掘数据资源价值
市审计局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打造了个人、企业、财政等3个主题查询工具,开发了“财政收入年底滞留”“民生资金不合规发放”等5个智能预警场景,并推动相关部门打造“身后一件事”应用场景,数据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在2021年度市级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及重大风险状况审计中,利用国企审计数据库和主题查询工具,聚焦5类突出问题,形成91个分析模型,对10家市属国企集中进行分析,工作效率较传统的“一企一审”明显提高。
一是聚焦国有资本对外参股投资业绩问题。通过国资“在线监管系统”,提取国企股权投资标准表,筛选年化投资回报率等异常的投资明细,运用市场监管部门“企业信息化平台”比对投资双方股东信息,查找是否存在关联。
二是聚焦国有企业收益问题。通过对企业业务收入、财务收入进行对比,查找通过少确认收入逃避税款的问题;对大额应付账款数据进行分析,核实是否为应确认的收益,并计算国资收益缴纳比例是否合规。
三是聚焦国有企业招投标问题。整理国企招标项目台账,将项目招标时间与招投标经费发生时间进行对比,发现虚假招投标疑点;对中标比例较高的投标企业,利用“企查查”等软件查询投标公司的主要关系人,发现围标串标疑点。
四是聚焦违规对外出借资金问题。梳理国企资金往来对象,形成与民营企业资金来往台账,筛选无明确用途进行银行转账问题疑点;梳理企业类金融板块业务数据进,形成业务台账,筛选违规向民营企业借款疑点。
五是聚焦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问题。理清拨付文件详细要求,在数据库中查找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记录,沿着资金流向进行追踪,直到资金使用的最末端,发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的疑点。
该审计项目查出9类191项问题,直接挽回国企损失2000万元,促进财政增收节支1.99亿元,在今年的省优项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