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擦亮心中的尺,精准把控审计质量
时间:2024-03-21 14:55:07
字号:
作者:徐箐罄

“量分论寸总亲身,法度清明信与人。多少浮夸蒙骗诈,难逃一杆判虚真。”尺,是测量长短的工具,更是丈量行为标准的工具。审计人员用“审计之尺”来衡量自身、衡量审计项目,往往会有更大的收获。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之尺”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和原则,包括国家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等。审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规范和标准进行工作,确保审计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还需要保持独立和客观的态度,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履行审计职责,实施审计项目时,国家审计准则就是我们的“尺”。审计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从审计项目的开始,我们就要用审计准则这把尺子来规范自身。审计组所有成员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做到审计程序合法,按照方案确定事项实施审计,发现问题事实清楚,适用法规和标准适当,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恰当,取证充分适当合法,各环节复核审核各尽其责,依法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

在现场审计中,要用法律法规来给发现的问题定性、下结论,法律法规就是我们的“尺”。审计讲究问题定性依据要适当,处理依据也要恰当,那如何能做到精准的发现问题并能准确定性呢?那就要熟知审计实施方案中各事项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擦亮法律法规条文的刻度。杜绝主观臆断,避重就轻,把握问题实质,再用法律法规条文的“尺”去量去卡。

撰写结论文书时,审计署印发的审计文书格式就是我们的“尺”。多熟悉多研究文书格式,做到心中有报告,并区分开来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信息、审计移送等不同文书的区别。做到所撰写的审计报告能够把握整体,突出重点,聚焦重大事项并体现项目特点。

作为新时代审计人,我们不仅在审计方法上要及时总结经验,与时俱进,还要时常打磨心中法律法规和各项审计专用规章制度的尺,勤学勤用。审计的各个环节,都要把控好尺度,做到有法可依,亦能降低审计风险。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