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暇时光,我和妻子陪着一双儿女去放风筝。
在风筝起飞时,碰到了一个“难题”,十三岁的儿子拿着风筝跑到妻子面前,问道:“怎么办?”还没等妻子回答,恰巧在一旁玩耍,只有三岁零四个月的女儿跑了过来,她听到哥哥的问话,眼睛眨着,手指伸出,大拇指与食指碰了碰,抢先答道:“有办法,有办法!”听到这呆萌可爱却又恰到好处的回答,我和妻子对视,都笑了起来。
当然,儿子碰到的“难题”,也在我俩的帮助下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两个孩子又在欢声笑语中,举着风筝跑向了远方……
我和妻子望着他俩的背影,回味着刚才兄妹俩的对话,探讨了起来。妻子说道:“从刚才两个孩子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两种思维。”我被妻子的话语吸引了,接着问道:“哪两种思维呢?”兼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妻子说:“你看,儿子碰到难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跑到了咱俩面前,寻求解决办法,这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说明他的潜意识就是爸爸妈妈在眼前,我要去寻求他们的帮助;女儿呢,虽然小,不太懂,也许是无心回答,但她突如其来的答语也是她第一时间的反应,而不是学着哥哥问‘怎么办’,说明她潜意识中有一种自寻解决办法的思维。”
听着妻子的解读,我点了点头,简单地将“怎么办”定义为“被动地索解思维”,将“有办法”定义为“主动地求解思维”。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为《孟子▪告子上》第二十章所作的注解中提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当前,在新时代的审计工作中,啃下硬骨头,涉过险滩,不正是需要我们审计人员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主动地求解思维”吗?也就是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必须要树牢“有解思维”,切实强化“交卷意识”,增强“敢解”的信心,保持“善解”的恒心,坚定“必解”的决心,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
在审计工作中,面对着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与新技术,强化“有解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有解思维”,是审计人员在面对难题时保持的积极态度,是寻找问题根源、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的关键。
强化“有解思维”,意味着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从多个角度审视审计项目,做好“研究型审计”,发现潜在的风险与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协调,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体制机制的障碍,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强化“有解思维”,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这不仅有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还能为被审计单位的高质量发展“开方抓药”,贡献审计力量。
思维一变天地宽。“有解思维”是一种破解问题的决心融合誓破难题的方法,是打破瓶颈、化解难题的“源头活水”,在新时代的审计工作实践中,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有办法”、“主动地求解”,就一定能够推动“万事有解”。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