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研究型思维助推乡村振兴审计提质增效
时间:2024-07-18 15:26:16
字号:
作者:张曼 丁来刚 来源:高唐县审计局

开展研究型审计对于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唐县审计局在开展研究型审计过程中,准确理解研究型审计的本义,不断深化对研究型审计的认识,改进研究型审计的做法,以审带研,以研促审,切实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取得较好成效。本文以高唐县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和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为例,浅析研究型思维在推进审计项目、提升审计质效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一、乡村振兴审计背景研究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并明确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推动,既体现了我们党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也阐明了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加快建设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农业强国的信心与决心。2021年3月份,山东省委2021年“一号文件”《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也对山东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摸清各级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我省持续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监督 部门的审计机关,开展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相关审计势在必行、责无旁贷。

二、研究型思维的具体表现

(一)做好项目立项研究,夯实审计之基。审计项目立项前,审计人员利用近半年时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近4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各级政府近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等资料,详细了解省市县三级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安排、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近3年乡村振兴项目数量和资金金额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深入分析党委政府是否高度重视、是否及时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是否正确执行上级政策、是否制定相关贯彻落实文件、是否存在政策落实滞后问题,是否安排支撑项目、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如何,是否分配项目资金、资金配套是否到位、是否发挥效益等情况,确保每个环节分析到位、每项审计内容分析透彻。

(二)做深审前调查研究,理清审计思路。审前调查是审计项目实施的基础环节,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审计项目确定后,做好审前调查研究,理清审计思路明确审计方向至关重要。在审前调查阶段,积极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前梳理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并加强与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发改等部门的业务交流,深入部分镇街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进一步搜集研究政策法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征求党委政府人大等领导意见、搜集拟被审计单位的信访投诉等相关线索,总体分析把握拟被审计单位情况,集中研讨交流,确定审计重点,为编制审计方案、顺利开展项目,提供精准思路和政策依据。通过扎实认真的审前调查,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和审计方向,结合审计组成员的能力、经验等,合理安排分工,细化人员职责,落实责任节点,提高审计的前瞻性和精准性,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数”,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三)做优组织方式研究,激发团队潜能。考虑到乡村振兴审计项目涉及单位多、审计内容杂、涵盖项目广、投入资金大的特点,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为此,该审计项目创新引入现代商业“平台化”组织模式,采用“大平台+自组织”的组织方式开展审计工作。总体讲,就是将审计项目作为审计人员展现工作能力的竞技平台,通过展讲评选出4名专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可以自主安排审计时间节点和实施方式,同时可以向组长和主审申请调动全组人力资源,以满足专题审计的需要。具体讲,在调查了解阶段,采取大兵团作战,大家信息共享、集思广益,不断碰撞思路,精准确定审计事项。在现场实施阶段,采取小分队作战,各专题负责人带领各自的专题小分队,审深审透各自负责的相关专题,各专题小分队之间也可协同作战,互相补位,做到精细分工,通力配合。在开发审计成果时,采取个人战,每位审计组成员无论是在哪个岗位,都有机会发现问题、移送线索、撰写专报、发表论文,并将这一方式贯通审计项目全过程,为参审人员发挥技能、展示才能提供了良好平台。通过这种灵活的审计组织方式,充分调动每位参审人员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为审计项目和个人争取更多荣誉。

(四)做实智慧审计研究,提高审计质量。科技强审是提高审计效率、促进审计转型发展的必然路径。该审计项目立项时,就确定将智慧审计贯穿项目全过程,推进大数据分析和审计新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有效拓展审计工作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在审计项目开展初期,审计人员就如何创新审计方式、运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在确定审计事项过程中,审计人员就对拟采取的审计手段、利用的设备工具等进行统筹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研究,有效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例如,为开展高标准农田专题审计,专门安排参审人员赴聊城大学参加了无人机操作培训班,通过运用无人机辅助审计,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多计工程款、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等问题;在“四好农村路”专题审计中,采用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手段对路面结构层厚度进行无损检测,发现部分路段沥青摊铺厚度和水泥稳定碎石厚度不达标的问题;在对“一本通”惠民补贴资金发放情况专题审计中,运用SQL Server数据比对分析,发现已死亡人员仍然领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等惠民资金的问题;在对农村饮水安全专题审计中,运用天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发现农村供水线路人为改变,出现较大偏差的问题。

(五)做细审计建议研究,确保整改到位。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维护审计权威的必要保证。审计整改能否到位、见到成效,其前提是审计建议提的必须科学、合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召开碰头会,对发现的阶段性问题或疑点展开讨论,由发现问题人员进行汇报,其他人员从问题涉及的政策、法律法规、产生问题的原因等方面提出疑问、进行发问,共同思考问题线索,推动深挖细查,提出合理审计建议,推动问题解决,确保审计整改真到位、见成效。截至目前,已有146个问题完成整改,整改率达到99.32%。

三、审计项目取得的重要成果

通过研究型思维的充分运用,高唐县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和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取得较大成果。该项目共查出85类147个主要问题,涉及问题金额937.73万元,向纪委监委移送案件线索12件、26人,撰写、签批呈阅件近20篇,推动被审计单位出台完善制度机制32项。

从项目谋划到项目开始,从项目实施到项目整改,全体审计人员将研究型思维贯穿始终,全力推进项目从“襁褓”到“成年”,真实反映了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等各类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及时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真正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项目全过程,推进了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