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监督机制优化、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成果,系统分析审计工作在体制改革中的科学演变及理论升华,重点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科技与创新手段提升审计质量,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结合审计案例和实践发展,本文论述了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并分析了改革对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治理、审计监督、科技强审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国家治理各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尤其在审计领域,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强调审计工作要全面融入国家治理进程,提升监督效能。这一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随着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落实、财政资金使用、重大投资项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领域的监督。审计体制改革以来,审计工作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呈现出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总结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成效,并在理论上升华其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统总结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的审计实践成果,分析其科学演进的规律和理论升华的路径。通过总结近年来的审计案例,探讨如何在审计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最终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做出贡献。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报告和实际案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系统总结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并提出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建议。
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新时代特征
(一)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局部探索到全面深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审计工作主要局限于对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审计体系和制度尚未健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审计工作开始从单一的财政审计向多领域、多层次的全面审计转变,审计工作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审计工作要“揭示问题、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这一要求反映了新时代审计工作的使命,即不仅要进行经济监督,还要通过审计推动国家的各项改革,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新时代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审计工作必须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要发挥审计在反腐败斗争、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尤其在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审计工作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进入新时代,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政治导向更加明确。审计工作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审计工作要服务于党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确保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地。2018年3月,党中央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并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主任,体现了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一领导体制确保了审计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正确轨道。
2.审计独立性持续增强。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审计监督体系向更加集中、统一、高效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提升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审计程序、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得到了更加明确和规范,为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3.审计职能全面拓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审计范围从传统的财政资金审计扩展至生态文明建设、扶贫资金管理、国有企业改革等多个领域,审计职能更加多元化,作用更加广泛。
4.监督效能不断提升。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科技手段的引入,审计监督的效能不断提高。例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审计部门能够更高效、精准地对财政资金流动、公共资源配置等进行实时监督。
(三)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政治价值与国家治理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政治价值和国家治理意义。通过体制改革,审计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对党和国家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反腐倡廉、财政资金管理等领域,审计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实践总结
(一)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实践成果。
近年来,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实践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以我市为例,2023年以来高标准筹备召开审委会4次,及时传达学习有关会议精神,审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年度预算执行报告、整改工作报告。市委审计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贯彻落实意见》,持续完善审计委工作运行、审计办工作推进、重要事项统筹谋划、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全覆盖立体监督等6大工作机制。
2.加强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近年来审计不断强化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增强监督合力。以我市为例,2022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巡审联动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巡审联动实体机构市县全覆盖,目前均实现有序运转,人员力量达到50余人,创新出台巡审联合整改和成果运用等系列制度办法,累计开展巡审联动26次。经验被刊发推广9次,得到领导批示8次,3次在省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24年,出台《关于完善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机制的工作流程》,向构建审计大监督工作格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新技术在审计中广泛应用。科技手段的应用是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审计工作中,显著提高了审计效率。以我市为例,今年上半年,数据审计组共开展项目数据处理、数据切分21次,数据分析工作41次,分析疑点数量达7100余条。探索构建常态化智慧审计体检模式,更新采集14个部门41项业务数据,连续三年实现对全市1750家预算单位财务数据的全覆盖采集和标准化处理,编制民生、社保、教育等6个行业47项通用数据分析模型。
(二)审计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精准扶贫审计。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审计署对各地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在此过程中,审计部门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全国各地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拨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了部分地方在资金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了相关问题,确保了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这一案例体现了审计体制改革后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提升。
案例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对多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项目资金的流向和项目进度。例如,在高铁建设项目中,审计部门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工程进展,发现了项目建设中的进度延误和资金使用不合理现象,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这一案例充分展现了科技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提升了审计监督的效率和精度。
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升华与未来展望
(一)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为审计工作的理论升华提供了科学指导。审计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改革不仅是体制机制的优化,更是国家治理理念和战略的升华。从理论上看,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相关,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监督体系的深入理解和创新。
1.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审计体制改革中的监督机制创新,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的精髓。审计工作通过体制改革强化了对公共资源的监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审计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尤其是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审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
1.科技创新与审计智能化。未来,审计工作必须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升审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国际合作与经验共享。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审计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审计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
3.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审计人才是推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力量,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五、结论
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并在理论上实现了升华。通过科技手段的引入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审计工作逐渐从传统的事后监督向实时、全面监督转变。未来,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应继续深入,推动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确保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