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乡镇涉农资金的投入日益增加。这些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社会的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如挤占、挪用、资金闲置浪费等。因此,开展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审计,客观、科学评价涉农资金产生的经济效益,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和政策严格落实,促使资金能够持续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新时期开展乡镇涉农资金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分析当前涉农资金审计工作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审计工作措施,并对实施成效进行深入分析,为当前乡镇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开展乡镇涉农资金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1 年,我国中央一级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561亿元,2022年中央一级1650亿元,较上一年增加89亿元,投入资金规模同比增长5.7%,《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中央财政2023年预算涉农资金,合计4697亿元,其中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 亿元、水利资金941 亿元、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 亿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156 亿元,资金规模庞大,而保证涉农资金落到实处,真正作用到千家万户,推动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就需要严格的监督管理,而乡镇涉农资金审计便是监督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资金使用的最末端[1]。
乡镇涉农资金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审查监督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合规、真实、有效情况,以促进涉农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从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涉农资金的申请、分配、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还需要对资金使用的效益进行评估,以确保资金能够真正发挥效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2]。
二、乡镇涉农资金审计所面临的困境
(一)审计的深度与广度难以把握。涉农资金项目具备政策性强、资金量大、分配链条长、涉及项目广且分散等特点,审计监督链条长,全面审计难度大,审计组通常采取抽审的方式进行,这使得审计结果难以全面反映整体情况[3]
(二)资金受众面积广,审计取证困难。涉农资金受众不仅包括政府、涉农企业等,还涉及农村的广大农户,且涉农资金的使用对象多为基层单位及个人,由于缺乏规范、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涉农资金的申请及利用缺少完整的书面凭证,项目难以溯源,例如,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此类项目时效性强,项目实施情况难以确定,审计取证困难。
(三)审计方法滞后,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目前,部分审计模式仍处于账务审查方面,这种审计模式面对涉农资金这种资金量大、项目分散、实施情况复杂等情况,通过人力抽查为主的审计模式,难以保证审计的全面性、精准性,无法及时有效地揭露资金使用中的漏洞和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审计的质量[4]。
三、重点探究的内容与解决方案
涉农资金审计往往涉及多个行政事业单位、企业或个人,延伸审计的对象复杂且数量众多,导致审计难度较大,在审计现场时间紧张和人力有限的双重束缚下,存在“审不深”“查不透”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构建涉农资金绩效评价机制
涉农资金审计离不开政策和人民群众,所以涉农资金审计要重点关注政府关于涉农资金的决策部署以及群众所思、所虑、所盼,确定好审计立项方向,成立审计项目组,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体系,负责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按照涉农资金使用要求,完善审计指标,以资金使用为基础,从涉农资金申请、分配、使用、管理到涉农项目立项、实施、管护、效益等方面,构建专业、全面的涉农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充分保证审计全覆盖。
(二)引入信息化审计手段
涉农资金审计工作,因其审核对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涉农资金审计时,必须提高对信息化审计手段应用的重视程度,以持续提升审计效能。首先,大数据审计能够做到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传统的审计方式往往只能对部分数据进行抽样审计,而大数据审计则可以对全部数据进行全面审计,从而避免抽样误差,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大数据审计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地理信息处理等技术,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和风险点,作为确定审计重点的重要指标;再者,大数据审计还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和比对,从而揭示出涉农资金在各个环节中的流转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农业农村局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数据与自然资源规划局所拥有的卫片图斑数据进行对比,形成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图斑疑点,节省审计人员前期摸排时间,提高审计效能。当然,在实施大数据审计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为数据质量问题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三)落实研究型审计工作模式
涉农资金审计因其资金性质和使用特性,直接导致了审计过程中的复杂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唯有在审计时突出成果导向,提高审计成果的提炼能力,将研究型审计融入审计全过程,形成良好的审计思维模式,做到一事一总结,全面把握被审计单位特点,形成财务、数据、投资三方面相互交融又相互独立的审计工作模式,通过研究型审计及时改变审计方法与审计重点,将审计查出问题与整改问责并重,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确保涉农资金落到实处[5]。
四、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成效分析
(一)促进涉农政策落实
通过揭示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虚报套取专项资金、资金未发挥应有效益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对政策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还可能损害农民的利益。通过审计揭示这些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科学调整政策推进方案,确保政策落实更加精准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的满足农民需求,推动涉农政策落实。
(二)确保涉农资金合规使用
一是预防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对乡镇涉农资金的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及时发现并预防资金的违规操作,如挪用、截留、挤占等行为,保障资金按照规定的用途和程序进行使用,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滥用;二是通过对资金使用流程开展审计,推动资金使用过程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审计会关注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要求。这种规范化的流程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资金使用的影响,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镇涉农资金审计通过确保资金合规使用,优化资源配置,揭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比如在农村灌溉水价一项,通过审计分析水价组成,结合有关政策,对水价收费标准进行核算,揭示超收费、违规调价等问题,确保农民利益。
总体来看,涉农资金审计在政策落实、资金合规使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推动涉农政策的精准落实,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乡镇涉农资金审计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娟.涉农资金绩效审计研究——以J县为例[D]. 山东财经大学,2016.DOI:10.7666/d.D01164719.
[2]王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资金跟踪审计研究[J].山西农经,2023(15):144-146.
[3]冀泓彤.乡村振兴视角下涉农资金审计困境与应对[J].山西农经,2022(6):182-184.
[4]王莉君.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资金绩效审计研究[J].山西农经,2023(18):142-144.
[5]王 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涉农资金绩效审计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21(5):25-27.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